“天地永乐·中国节”音乐会江北奏响,民乐与非遗共庆华诞

  • 2025-10-02 18:19
  • 来源:新华网
  • 发布者:杜玉梅   阅读量:12240   
分享到:

以乐寄情,共庆华诞今夜,10月1日,长江北岸灯火璀璨“天地永乐·中国节”主题视听音乐会在南京江北新区扬子江生态公园长江T台精彩奏响。民乐伴江风是乐音与江潮的写意对话,现场观众的掌声交织共同汇聚成最优美的和声,奏出节日的美好祝福。

晚上7点半,长江T台边,渐渐汇聚起期待的目光。天空虽飘着细雨,仍有大批观众奔赴而来,人潮与江潮相望,静候音乐会开始。

这场音乐会,由中央民族乐团演奏。甄选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七夕、中秋、重阳、冬至八大传统节日,由国内知名民乐艺术家原创谱曲,并突破常规演出模式,将民族管弦乐与多媒体艺术融合,以动人旋律讲述节日故事,立体呈现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华璀璨文明的独特魅力。

音乐会在大家耳熟能详的《茉莉花》中开场,当经典旋律在江畔奏响,清新淡雅,余韵悠长,大家也沉浸于这熟悉的芬芳中。

随后,《天地永乐·序曲》点燃现场,将大家带进浓浓的节日氛围中。紧跟其后的是一阵富有律动感的鼓点,《元宵·观灯》为观众描绘元宵节热热闹闹观花灯的场景。紧接着,在一句句深情吟诵和一声声令人回味无穷的中阮声里,《清明·春晓》又让人走进小雨纷纷的清明时节。

一曲《端午·龙舟》,将端午节百姓赛龙舟、包粽子、熏艾草等热烈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;二胡与笛声交织,《七夕·相遇》将一段传唱千年的爱情故事呈现;民族管弦乐《中秋·彩云追月》舒缓柔美,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勾勒出中秋月色。

《重阳·知音》《冬至·福吉天长》等作品,则以古琴、琵琶奏响,声声入耳,曲曲入心。最后,音乐会以欢快的《春节·中国节》走入尾声。在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呼中,返场曲目《世间始终你好》《花好月圆》响彻岸边,意蕴悠长。

江风拂面,明月流光,水浪与音符交织,撩动人心。这是一场视听盛宴,也是厚重历史与优雅情愫的交相辉映,自然收获了观众们的如潮好评。

“现场听太震撼了,我们的民乐太棒了!”市民李女士带着家人和孩子一起来到现场。“能感受到一股从历史长河中流淌而来的自信!”她感慨。

“我最喜欢的曲目是《福吉天长》,唢呐声听起来太带劲啦。”曹先生是一位“新江北人”,这也是他第一次体验户外演出,“氛围感很好,希望以后家门口有更多类似的活动。”

天地永乐,美轮美奂。音乐会结束后,还有许多市民选择漫步至临江路,吹着晚风,逛吃15个独具特色的后备箱市集。这场长江边的相聚,既有韵,也有味、有情;大江之北,这片热土亦潮涌新声,美好向前。

民族国乐响彻长江T台的夜空,一街之隔的浦口火车站历史街区,新区百年民俗活动在当代人的脚步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“铿铿锵、铿铿锵……”随着一阵阵激昂的锣鼓声,10月1日下午,“潮起新主城·艺韵满街区”省级非遗“方巷走北”民俗展演在欢声笑语中拉开了序幕。

方家兵丁方阵、方瑛后代方阵等“走北”队伍身着传统服饰、手持旌旗和道具兵器,龙狮翻腾、跳跃起舞、表演武术,重现特色历史场景。

现场游客除了近距离欣赏,亦可全程参与祈福、习武等环节,体验到传统与创新的结合,享受一场跨越时空的节庆盛宴。

“从服饰道具到武术场景设计,我们准备了2个多月时间,就为了今天把民俗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大家面前。”该场展演编剧竺女士说,10余年间,她和团队成员已经在江北地区参与了百余场传统文化展演,同时自己作为江北居民,传承和弘扬本地区传统文化,感到很自豪。

方巷走北习俗,源于新区长芦街道陆营社区方巷村方氏家族,是为了纪念首迁至此的方氏先祖方瑛,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,2016年该项目入列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“方巷走北是江北地区传统节庆活动,此次把展演现场放在浦口火车站历史街区,希望更多来江北的游客朋友都能参加进来,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。”新区文化馆负责人说。

中秋国庆,双节同庆!接下来,南京江北新区还将举办2025中国时尚体育季暨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等一系列精彩的文娱活动。(江北宣)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